Search

疫情之下的新日常生活樣貌,究竟會如何實現?堂堂邁入二十週年,亞洲地區知名度最高、歷史最久的「臺灣國際...

  • Share this:

疫情之下的新日常生活樣貌,究竟會如何實現?堂堂邁入二十週年,亞洲地區知名度最高、歷史最久的「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TIEFF)將於10月1日-10月5日在真善美戲院登場,再度與觀眾用影像對話。8月31日起在兩廳院文化生活OPENTIX開始售票!疫情以前,好幾屆都有來自世界各國超過一千多部的紀錄片參展。芭樂人類學每次到了TIEFF的季節,也會端出iGuava專號,陪著影迷一起參與這樣的盛典。本週一到週五,每日都有會一篇iGuava,讓大家好吃又好思。

週一開箱的是林開世老師所介紹的三部電影:導演林名遠的《Ta`u 存在》,以1636年小琉球島上原住民被入侵的荷蘭人帶著放索社和新港社的幫手所屠殺的事件開始;達悟族導演張也海.夏曼的《Che’lu》講述一位關島原住民文化復振的領導者,從關島來到臺灣,尋找南島原鄉的心路歷程;加拿大紀錄片導演Mia Donovan的《針針見毒》則是關於一部有關1970年代,在紐約市南布朗克斯區,被政府放棄的「貧窮有色人種」,如何決定移植漢人傳統醫藥技術,來對抗海洛因癮的故事。

開世老師說,原本鎮壓、教化的工具,成為今天重建、發明傳統最珍貴的泉源。文化之間無可預期的交換採借,廢墟之下的殘存脆片,卻繼續提供災難存活者不同出路與可能。只要人們沒有放棄對未來世界的想像,文化從來不會放棄希望。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887


Tags:

About author
芭樂人類學創始於2009年11月,以台灣青壯人類學家為主的共筆部落格 ,七十多位輪值寫手多任教於大學及學術機構,從人類學觀點探索日常生活、文化況味、社會張力、與世界百態。 芭樂每週一固定上架,此外不定期推出番外篇與 iGuava專題。
「芭樂人類學」粉絲頁
View all posts